職場困境 唯快不破


工作一定會遇到困難與問題,而「極端快速」是解決問題的最根本的要件。

速度本身有許多含義:對時機點的掌握,對執行方式的熟練,對新東西學習的成本...等等。因此,慌慌張張,手忙腳亂地做事情,不是真正的速度。(註1)

以在資訊產業工作為例,能夠「極端快速搞定」問題,代表幾件事情:


(1) 有更多時間


當工作可以更快速完成,事情可以更快速解決。就會有更多時間來。不過,有了更多的時間,不見得要做「更多的事」。

多的時間應該作為產生選擇。

(2) 有更多選擇

有更多時間,表示可以有更多「選擇」。

可以選擇學習新技術,可以選擇額外多完成工作,

(3) 更大的被利用價值

在工作上,常常有各種意外狀況,而這些意外狀況,也都和「時間」有很大的關係。無論是緊急的線上網站修復,還是團隊臨時有任務,通常能越快解決問題,表示有越大的利用價值。

在企業職場上,工程師的價值在於「能被更大的利用」。無論是升遷或者加薪,都是如此。即便是自己創業,也應該將時間有效利用,作為自己能創業成功的有因素之一 (因為是自己要利用自己的價值)



要怎樣才能「極端快速搞定」問題

那麼,要怎麼做才能極端快速的搞定問題?

很弔詭的是,要能極端快速搞定問題,和你猜的一樣,不是一個能快速達到的事。然而,就資訊產業而言,一個剛出社會幾年的工程師,確實可以用下列方式達到「極端快速搞定問題」

(1) 建立自我快速學習的方式

程式設計師必須要有快速自我學習的方式。學習可分成兩大類:技術類型,以及,非技術類型。無論是哪一類,都需要有「最適合自己的方式」。

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,可以參考這篇:如何閱讀,以及這篇:自我學習的快速方式

也可以參考這幾本書:
Soft Skill
4 hours work week
First 20 hours


(2) 20/80法則

20/80法則用於找到與處理關鍵問題。這在許多複雜的問題解決中屢見不鮮。可以參考這篇

值得注意的是,20/80,其實也隱含著4/64法則。換言之,只要花4%的時間成本,就應該可以解決64%的問題。或者64%的問題來自4%的原因。

堅守找到原因,和搞清楚問題是此法則能運用的唯一可能:

(3) 確定目標 (搞清楚問題)

確定目標,搞清楚原因,永遠是第一要務。

要怎麼找到原因,搞清楚目標?最基本的方式是「五個為什麼」。利用至少問五個「為什麼」來探究問題。參考這裡

其次,確定沒有隱含目標。這在中大型公司的管理階層常常發生。有些團隊主管,表面上的目標是完成專案,其實他的內心真正的目的可能是「要設法在失敗的時候不會怪我」。可參考這篇


(4) 必要的投資

投資自己,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與速度,必要的投資很重要。

投資以提升技術能力和觀念為主,投資在工具:例如一台超級棒的筆記型電腦,雖然很好,但在2017年的現在,大概不是很重要。

投資自己,並不代表要花錢去上課,或者買很多書。投資在取得經驗更為重要。

參考例子:投資自己變成專案經理投資自己發展手機事業努力和用力不同


(5) 勇敢的探究事實

Scrum是近年來最流行的敏捷開發方法論,而Scrum隱含著踏實的依照事實前進。探究事實,是取得極端速度的重要依據。

在工作環境中充滿了「謠言」「幻想」「習俗」,當然有時候這些習俗很有趣。但很多時候,這些習俗會混淆視聽,更糟糕的是讓你採取完全不正確的預設解決方案。典型的情況就如同企業巫醫書中描述的一般。

腳踏實地的探究事實,是取得極端速度的重大關鍵。這恐怕需要很大的勇氣,但是其收穫會比想像中多。

參考例子:了解事實領導專案得罪老闆怎麼辦統計與謠言企業巫醫MBA無用矣



速度的陷阱



任何事物都有一體兩面。擁有「極端快速」的解決問題能力,會同時帶來速度可能產生的陷阱。

陷阱一:利用犧牲帶來速度。



要產生極端速度,如果是犧牲了「不可犧牲」的事情。那就等於是本末倒置,要倒洗澡水不可能連嬰兒都一起倒吧。

在資訊產業最常發生的就是專案趕不及,想加班來產生速度。很多時候是本末倒置(解決的方式請參考這裡)長期加班就算可以獲得表面速度,其犧牲也遠超過所獲得的。

其次犧牲的通常是「品質」。速度快不見得品質會低,但是「不是因為自我能力提升的而自然產生速度快」,就一定會降低品質。請參考這裡


陷阱二:混淆工作與生活


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。將效率與速度放在生活中,只會讓你的家庭與生活變得痛苦。畢竟,家裡不是講道理的地方。

在離開辦公室回家的半路,試圖放下所有工作的匆促才對。

陷阱三:錯誤比對速度


速度是相對的。但是不同的事情的速度是無法相對應比較。例如iOS的app上架,和把一個網頁公開到internet上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。錯誤比對速度會造成可怕的結果。


陷阱N:


其他的速度陷阱還有很多,條列幾個以供參考。

* 太過專注於提升技術上的微小的速度,而不是整體提升:例如過於執著提高網頁回應時間從0.5秒變成0.3秒,而不是提升後端資料處理速度從每秒50G變成每秒20G。

* 主管以速度作為衡量績效標準。衡量績效標準永遠應該以「產出」來決定。速度和產出有很大關係,但是產出仍然是唯一標準。

* 人力與速度的錯誤交換,這在人月神話這本老書已經闡述的很清楚。資訊科技的相關工作,很多事無法把時間和人力作交換。只要謹記一個例子即可:一個孕婦,在9個月後可以生一個小孩,三個孕婦是「不可能」在3個月後生一個小孩。但是三個孕婦是可以在9個月後生出3個(或更多)個小孩。




註1:  關於速度的名言實在太多了,舉幾個例子如下:


  • 孫子兵法:兵聞拙速,未睹巧之久也
  • 周星馳電影:天下武功,無堅不摧,唯快不破  (但是,傳言這乃是李小龍的名言改編:天下武功,無招不破,唯快不破)
  • 培根真正迅速的人,並非事情僅僅做得快,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